美术学院
> 网站首页 > 学院新闻 > 正文 学院新闻

2018级专任教师全心全力打造艺术理论“金课”——《美术概论》、《外国美术史》课程

(通讯员 李觉辉 张煜琦 ) 2018级新生入学后,既是他们崭新的大学生活的开始,也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部倡导的“四个回归”本科教育理念及我校“教学育人双大纲”在教学中落实起点。如何在2018级新生的教与学中,实施这两项回归本科教育本真的方针与要求,成为组织课堂教学的关键。《美术概论》、《外国美术史》课程是2018级新生第一次接触到的专业理论课,怎么让大一新生从高中学习阶段顺利过渡到大学学习生活的转变,让同学们更快的适应大学学习的节奏,为认真上好这门课程,美术学院专任教师拒绝“水课”,围绕新修教学、育人双大纲,积极开展课前教学研讨等各类教学研究活动,全心全力打造学生喜欢的“金课”,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。任课教师更新了观念、提高了认识,认为“回归常识”就是要回归课堂,恢复课堂的教学价值,激发学生的好奇心,探索事物的原理法则总结理性知识,根据自己的所带班级专业方向在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、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。

绘画专业、动画专业《美术概论》任课教师雷礼锡:按照学校推进“以本为本”的本科教育工作部署,我在给2018级绘画、动画专业新生讲授学科基础课《美术概论》时,尝试将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引入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与考核,现将有关做法与体会汇报如下。

一、更新观念,势在必行

《美术概论》是以美术理论知识为基本内容的学科基础课程。在许多人看来,它属于文化课、艺术理论课,虽然它是对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,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理论素养,但对训练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没有直接关系。事实上,在古今艺术史上,卓越艺术家及其作品总是立足于深刻的思想见解。这说明,在课程学习上,艺术理论与艺术创作是分不开的。要想培养高素质、高水准的应用型艺术专业人才,需要老师和学生明确一个基本观念,艺术理论学习与艺术技能训练鱼水相依。

在本科教学中,艺术理论课需要主动适应、促成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。对美术专业大学生来说,实践能力训练包括两个层面。一是面向专业、职业需求的能力,以美术创作能力为核心。二是面向创新、研发需求的能力,以美术拓展能力为核心。因此,美术专业的实践能力训练,既是为了培养专门的美术创作人才,也是为了培养开放的美术产业人才。

二、积极探索,热情引导

1、训练美术著作阅读能力。一是课内自学阅读。例如,结合课堂教学内容,先让学生领读教材重点段落,再由其他学生谈论读书体会,后由教师补充解释或接着讲解。二是课外自学阅读。例如,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美术名著,撰写读书报告,提供写作规范,包括自选名著的原因与目的、名著的基本宗旨、名著的重要范畴及其解释、对名著的阅读感想或评价,并在课堂上听取部分学生的读书报告。

2、训练美术作品鉴赏能力。一是培养专业欣赏能力。通过读画,让学生应用所学美术理论知识解释美术作品的特点、涵义,将看画的感觉、印象引向深入,落到实处。二是培养专业研究意识。通过讲授美术作品的哲学分析方法、美学分析方法、艺术学分析方法、社会学分析方法、政治学分析方法等问题后,引导学生对具体作品展开分析,让学生理解读画有不同方法,明确自己要采用的方法。

3、训练美术现象分析能力。以往《美术概论》课堂安排作业、测验、提问、考试等考核方式,侧重要求学生记忆知识点,解释美术范畴的理论内涵。在18级新生的《美术概论》教学中,尝试侧重理论知识应用于美术现实问题的分析。如课堂测验命题“谈谈游戏说”,要求学生既解释游戏说的基本理论知识,也结合自身学习经验与体会做出评价。再如测验命题“谈谈中国美术的看法”,要求学生先解释“中国美术”概念、类型,再结合自己熟悉的专业现象、专业作品,展开分析与评价。 




2018级动画随堂测验场景1,动画班作业批改1,动画班作业批改2,2018级动画随堂测验场景2,绘画班作业批改1,绘画班作业批改2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设计学类专业《美术概论》任课教师刘精科:《美术概论》是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,主要是讲授美术基本理论知识。对于2018级刚入校的学生来说,由于知识结构、学习习惯以及思维观念等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,因此,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,主要采取以下方式:

一、结合具体案例,讲授理论知识。
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美术理论就是对具体美术作品、美术现象等的提炼、归纳和总结。因此,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,借助于具体的案例,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。例如,在讲授“美术接受的再创造性”这一知识点时,选择了海德格尔对梵高所画旧鞋作品的解读及相关案例,使学生更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。

二、丰富教学方式,提高学习兴趣。

美术理论课程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,就是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。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,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,采取课堂讨论、回答问题、随堂作业以及课堂笔记评比等方式,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,提高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。

三、鼓励课外阅读,优化知识结构。

理论知识仅靠教材以及课堂教学是不够的。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,优化知识结构,根据《美术概论》的大纲要求和教学需要,制定了课外阅读书目,包括宗炳的《画山水序》等,鼓励学生撰写阅读体会及读书报告,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,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


 

 


2018级《外国美术史》任课教师李觉辉:针对《外国美术史》的特点,本人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一下探索:

一、转变新生学习观念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

2018级新生大部分都经历了紧张而被动的高中学习阶段,如何引导、启发新生尽快适应崭新的大学学习方式,就成为本学期《外国美术史》教与学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。《外国美术史》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不仅仅是要熟悉、记忆一些相关的美术史常识,更重要的是要了解、理解人类美术文化发展的某些规律性的原理,开阔审美视野,丰富视觉阅历,为同步开设的专业课素描、色彩提供文化理论支撑依据,让学生懂得不仅要画,而且明白怎样才能画得好,从而转变学习观念,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。

二、发现兴趣点 学会自学基础上的探索式学习

随着《外国美术史》教学的深入,为了调动新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,启发、帮助学生在千头万绪的美术史知识和现象中,发现问题,寻找答案,激发他们的好奇心。比如讲到古埃及美术时就提出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为什么称为“法老”?这本是并不成为问题的问题,人云亦云,课本中有没有现成的答案,但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也非易事。问题以提出,学生们纷纷议论,莫衷一是。课堂并不给出答案,引导他们课后查阅资料,自己寻找答案。下节课再提问时,发言异常踊跃,在听取不同意见的同时,给出学生答案。原来“法老”一词,并非“国王”、“皇帝”的意思,而是古埃及人对“宏伟建筑”或“巨大建筑”的称呼,而这些建筑属于国王,于是“法老”一词就成为国王的代名词。学生在惊呼声中获得了认知。

三、全员参与 自作课件 乐享艺术之美

大学课堂教学只是引导学生学习的线索和提纲挈领,不是高中阶段的“满堂灌”,《外国美术史》教学课前的预习和自学才是掌握知识最重要的环节。在启发、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自学、发现问题,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、主动性的同时,引导学生主动关注,学会欣赏、分析美术作品才是真正使他们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。当教学进展到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”时,在进行了适当的课堂教学作为铺垫,为了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,我对全年级各班进行了学习小组划分,让他们自由组合完成感兴趣艺术家的介绍和代表作分析、欣赏,制作课件,下次上课推举一位同学上讲台讲解,一下子激发了新生的热情和好奇心。要求各个小组同学相互配合,集思广益,全员参与,共享学习成果,乐享艺术之美。这一举措,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,也深知只要方法得当,青春年华中孕育着不凡的学习热情与创意。







IMG_20181227_114613.jpg


IMG_20181228_095458.jpg










IMG_20181227_114754.jpg,IMG_20181227_114851.jpg,IMG_20181227_115821.jpg

 


在学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,加快推进应用型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进程中,美术学院全体专任教师从美术专业教育规律出发,按照一流本科建设的目标和标准加强美育研究,切实落实“回归本分”、“回归常识”,拒绝浪费时间的“水课”,全心全力打造更多学生喜欢的“金课”,用实际行动为湖北文理学院“创大梦”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 教学办 学工办 教学督导办

201912